5 个小孩练琴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需要陪练家长经常提醒

作为陪练家长,我们也不希望一直把练琴过程看得紧紧的。毕竟「陪」的目的是「不陪」,要让小孩逐渐过渡到自己养成习惯。

但是,我在陪练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常见的要求,只要稍不注意,小孩老是趋向于「忘记」了,需要家长经常提醒。

1. 不唱谱

一般来说,面对一首新的乐曲,老师都要求先唱谱。唱谱是乐曲练习的一个基本步骤。

唱谱有多重要呢?以下内容引用自一个音乐老师:

  1. 我们之所以要先唱谱,是因为在唱谱的同时我们不仅记下了音名,还记下了乐谱的调性(调性重要提示就是每行乐谱高音谱号后面的升降号),以及谱面的临时变音记号。
  2. 唱谱时一定要打拍子,最好是开着节拍器一起唱。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可以对每个音的时值在大脑里有准确、清晰的反应。
  3. 在准确认识了音、拍子之后,我们要开始将一个一个的音按照准确的拍子组合成一句一句的小乐句,并唱熟它,这样我们的心里就开始有这首乐曲的雏形了。
  4. 乐句熟悉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各个乐句合起来唱,这样「乐谱」就在我们心里已经变成了「乐曲」了。有了乐曲的概念,我们再演奏起来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因为我们能够准确地知道我们要做什么,要演奏什么音、什么节奏。
  5. 唱熟乐谱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 - 帮助我们练习“提前做准备”。小提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学的乐器,在初学的时候,老师就会开始培养学生「脑子走在手前面」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在你演奏前一个音的时候,你的脑子就要马上开始反应后一个音是什么,并让手指提前做好准确的准备。这件事情听起来很难,但是我们若是可以唱熟乐谱并多点耐心慢练,这个能力很快就可以练好,并且终生受益。

小孩子偏向于一上来就拉琴,懒得去唱谱。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有时候,我小孩的小提琴老师会明确地说:这一段这周回去只唱谱,不要练,把唱谱的结果录音发给我听。这样要求明确,也就不好偷懒了。

小孩为什么没有那么愿意去先唱谱呢?

我的理解是,不像拉琴那么好玩,唱谱的过程无聊感更强,并且的确是要动脑子去仔细分析、熟悉音符、乐句的。正如上文所说,唱谱的过程,是把乐谱转化为「乐曲」的过程,其实挺不容易的。

家长认识到唱谱重要的貌似不是很多。我们需要理解到这一点,同时多提醒小孩。

2. 不打节拍器

节拍器应该是一直陪伴练琴过程的。

一方面,我小孩的小提琴老师要求总是用节拍器。另一方面,我也在《指尖下的音乐》这样一本音乐大师写的书上看到这样的文字:

节拍器是练习必备的工具。
我总是建议音乐家终其一生使用节拍器于练习上。

但是,小孩在练琴时,还是经常要我来提醒:打开节拍器。

我理解有 2 个原因,导致有时候没有开节拍器练琴。

  1. 真的是忘记了。因为练琴开始前去打开,中间中断或者有休息时要关上(否则有些吵)。并且那种机械的节拍器,还要经常去扭动以提供动力。实在有一点麻烦。
  2. 开着节拍器练琴,压力会更大。因为既然开了节拍器,拉琴就要努力去跟上节拍。尤其是当前这首乐曲设定的节拍器速度,小孩还不够熟练时,压力是相当大的。

如果陪练家长分析是第 2 种原因,就要求降低速度,在能够不那么费力的速度的节拍下来练习。

【利益相关】一起练琴 app 以后会加上内置节拍器,这样就没有现在外置节拍器存在的不方便问题了:练琴开始就自动会加上节拍器,练琴结束就会停止节拍器。

3. 加速

对于一首新的乐曲,老师的要求都是,先要慢练。慢练的目的是,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细节先做到准确地掌握。只要准确,多慢都行。

速度快了,必然动作难度要求大了,原来慢速时没有掌握好的地方,会被更快的速度所掩盖。速度每提高一点,对动作的要求就更高,都是个新的难度系数。

只有先做到慢速时的准确,才会有以后的「快」。否则,即便是很快就「快」了,也是乱七八糟,一大堆各种错误。甚至,错的部分已经练习「熟悉」了,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纠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也还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吧,小孩趋向于着急把速度提起来,而不是优先去「扣」每一个音符、细节。并且他们在提速的过程中,也趋向于「快马加鞭」,刚刚 40 的速度练得还行,下一步就要练到 80。

家长要经常「踩刹车」,提醒小孩,慢一点,慢一点。并且提速也要循序而渐进,一点一点地提高速度。

4. 不分段

每首乐曲在练习时,总是要分成多个小段,一小段一小段先分别搞定,之后再逐步连接起来。这也是做各种事情的通用方法,想起来上学时军训立正、稍息这种简单动作,都是被分解成很多小动作来练习的。

一般来说,老师会帮我们把段落划分好。有时候需要自己根据自己的级别、乐曲的进展来划分。多数时候 2 行左右划分成一个段落。

但即便老师划分清楚了,小孩在练琴时也趋向于多个段落一起练习,而不是先将每小段分别练习得足够好之后再连接起来。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每一个段落分别练习达到标准后,再合并起来。段落划分,并不一定按照顺序,应该按照重点、难点来划分。我们应该优先把最重点难点的段落练好,而不着急于追求整体连接起来的效果。

我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练琴时急于求成,更多关注完整性,而不是优先关注准确。

「不分段」这个问题我以为是最重要的问题!

但是,在与很多家长交流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任由小孩去一首乐曲从头练到尾,每天拉几遍算完成了练琴任务。

【利益相关】一起练琴每天有很多人在用了,在后台可以看到练习的数据。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不少小孩很努力在练一首乐曲,反复练习时间很长,但没有明显的进步,一直分数很低 60/70 分的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每次练习都是很长。这是导致练琴效率低的关键!而在我家,我给小孩基本的要求是,前一段落练习 85 分以上,才可以练习下一段落。多个段落连接起来的话,没有达到 80 分就还是分开练。

5. 总是从头开始

练习,有个基本的思路:分解,抓重点与难点。

小孩练琴时,总喜欢从头开始,一直拉到当前练习的段落。我的分析是,最开头的部分,是她最熟悉的部分,练起来有成就感。

但是,总练琴时间总是有限的,每次练习都从头开始,前面的段落反复练习得滚瓜烂熟了,而后面的段落分配的练琴时间却总是有限。尤其是某个特殊的段落,可能是这首乐曲的难点,不单独去练习这一段,导致这一段始终是这首乐曲的薄弱环节。

正确的作法是,始终把一首乐曲当作多个小段落对待。在各个段落没有分别练习得比较好时,根本不让连接起来当作整体。每个小段分别搞定,难点段落花更多的时间去琢磨。

小孩一般没有成人的那种理性思维,总偏向于逃避难点,吃容易的、好吃的果子。陪练的家长需要经常提醒这一点,理性地分析,哪里最难,哪里还不熟悉,优先去搞定那些段落,甚至小节。


总结起来,上面这几个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的原因多是:急于求成。而家长自己,也经常是避免不了的。这就要求咱一起来克服了。总之,多多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